看懂海南新政策,企業降本不費力
更新時間:2025-10-16 11:39:01 來源:登尼特 瀏覽次數:57
昨日,何關于企業成本管控的分享刷屏商界,緊隨其后蔡在新聞會上對海南政策的解讀,更讓 “政策借勢” 的重要性愈發凸顯。深挖海南新政不難發現,這片自貿港熱土中,正藏著企業降本增效的黃金密@碼 —— 蔡在公開場合力夸的政策效率,搭配可落地的實操攻略,值得所有企業即刻碼住?
一、真金白銀降本:關稅與稅收優惠雙@管齊下
10 月 15 日,海南省財蔡在發言中為企業算了一筆 “省錢賬”:全島封關后,“零關稅” 商品范圍將從 1900 個稅目大幅擴容至 6600 個,覆蓋比例高達 74%。對需進口設備的企業而言,這意味著直接省下 5%-10% 的關稅與 13% 的增@值稅,綜合成本直降 20%。
以生物醫藥企業為例,不僅建設階段進口研發設備可省近兩成成本,生產環節中加工增值超 30% 的產品內銷時,還能享受關稅減免,單年節省的關稅成本可達 160 萬元。更關鍵的是,海南政策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 ——15% 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涵蓋 1100 多個產業條目,高@端人才個稅稅負超 15% 的部分更是直接免征,從經營到人才留存全@方位降低成本。
二、政策借勢新玩法:呼應何成本管控邏輯
何此前提出 “重資產與輕資產拆分,降低風險才能穩盈利” 的觀點,這一邏輯在海南政策體系中找到了完@美落地路徑。他提及的 “大@陸生產 + 香港利潤” 模式,核心是讓不同業務主體各司其職:生產端承擔成本、享受優惠,利潤端控制稅負、提升效率,而這與海南《優化營商環境重!點舉措》中 “精@準降低企業綜合成本” 的導向不謀而合。
在此基礎上,海南政策更給出了 “進階方案”:小微企業年利潤 300 萬以內所得稅僅需繳納 5%,疊加封關后 “零關稅” 原材料進口優惠,生產端成本可再降 10%-15%。不過需特別注意,正如何強調的 “合規拆分” 原則,企業需保證業務證據鏈完整、關聯交易定價公允,這也與海南強化稅收征管的方向高度一致。
對企業而言,核心在于建立
“政策敏!感度”:既要像蔡所說,讀懂政策 “協同發力” 的底層邏輯;也要像何所做,將政策深@度融入業務架構。在海南自貿港的政策土壤上,這種 “理解 + 落地” 的協同,將為企業創造更大降本空間。
三、效率革@命:“企業碼” 破@解隱@形時間成本
制度性成本往往是企業的 “隱@形殺@手”,而海南推出的 “企業碼”,正從根本上解決辦事難問題:亮碼即可辦理審批、查詢征信、對接融資,無需反復奔波于各部門;政企約見實現 24 小時響應,企業訴求閉環處理,大幅減少溝通內耗。
蔡曾明確提出 “時間成本 = 資金成本”,如今海南政策落地效率更直觀體現這一理念 —— 企業申報加工增值資質,辦理時間從過去的 3 個月壓縮至 18 天,高@效辦事體驗讓企業能更專注于核心業務。
四、大佬同款借勢方法@論:3 步抓住政策紅利
精@準匹配:依托 “企業碼” 的智能推送功能,政策無需企業主動 “盯文件堆”,系統會根據企業類型自動匹配適配政策,實現 “政策找企業”;
組合發力:可借鑒京 * 珍珠的成功案例,打出 “加工增值免稅 + 兩步申報” 組合拳,其通過政策組合已實現綜合成本降低 14.7%;
信用變現:企業信用等級越高,可享受的便利越多 —— 容缺審批、融資優先等權益,讓信用成為企業借勢政策的 “杠桿”。
五、2025 封關前最后窗口期:紅利不等人
當前入駐海南,仍能趕上《優化營商環境 2025 版》的政策紅利:“機器管招投標” 杜絕圍標串標,“綜合查一次” 減少對企業正常經營的干擾,甚至反壟斷執法都有明確保障,為企業營造穩定合規的經營環境。
正如何 所言 “政策風口比努力更重要”,海南自貿港的這波政策風口,不僅有明確的降本路徑,更有高@效的落地保障。2025 年封關在即,窗口期轉瞬即逝,錯過這波紅利,下一個周期或將遙遙無期!